物联网的基本特征

物联网不同于互联网。互联网的主要目的是构建一个全球性的计算机通信网络,而物联网主要从应用出发,利用互联网和无线通信网络资源,在传感器网络的基础上传输商业信息。它是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应用的延伸。它是集自动控制、远程控制、遥测和信息应用技术于一体的新一代信息系统。

目前,物联网的概念还没有被公认为一个统一的概念。

有人认为,物联网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设备、红外传感器、、激光扫描仪等设备与互联网相结合而形成的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将所有物品与网络连接起来,以便于识别和管理。这是物联网的一个概念,广泛出现在报纸上。

也有人认为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和技术发展的网络。它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覆盖全球的网络。

其实质是利用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全球商品的自动识别,从而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实时共享。

其他人则认为物联网是一个传感器网络。

根据发布的《2005年互联网报告:物联网》中的定义,物联网主要解决物(物对物,2)、人对物(2)和人对人(2)之间的互联。

从技术角度来看,物联网是以计算机互联网为基础,利用、传感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智能计算等技术,构建覆盖全球一切的网络。

在这个网络中,商品可以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相互“交流”。其实质是利用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共享。

是一种能够使商品实现信息交换的技术。在物联网的概念中,标签存储标准化和可互操作的信息。它们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货物的识别,然后通过开放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货物的“透明”管理。因此

从嵌入式短距离移动收发机到互联网,再到将更广泛的工具和日常用品连接到互联网,一种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新型通信形式诞生了。

作为一个全新的综合信息系统,物联网并不简单。它包括信息感知、传递、处理与决策、服务等多个方面。因此,物联网应该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综合感知

综合感知是指利用、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信息。

数据采集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实现多点、多维、网络化的数据采集。此外,从感知的角度来看,它不仅反映在通过多方面观察单个现象或目标而获得的综合感知数据中,还反映在对现实世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总体感知中。

2.可靠的传输

通过各种承载网络,包括互联网、电信网等公共网络,以及电网、交通网等专用网络,建立物联网实体之间的广泛互联,

具体表现为各种对象通过各种接入方式的异构互联和复杂性,形成“网中有网”的形式,实时、准确地相互传递对象信息。

3.智能处理和决策

云计算、模糊识别和数据融合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被用来处理、分析和智能控制海量数据和信息。它主要体现在物联网中从感知到传输再到决策应用的信息流,并最终为控制提供支持。

它还广泛反映了物联网中大量对象之间的关联和交互。对象交互经历了从物理空间到信息空间再到物理空间的过程,

形成一个感知、传播、决策和控制的开放循环。换句话说,与互联网相比,物联网最突出的特点是实现非计算设备之间的点对点互联和物联网。

物联网不同于传感信息收集的传感器网络和信息传输的互联网。它包含数亿个不同的物体,

承载和处理大量感知信息,适应各种访问模式和通信模式,实现从感知、处理到控制的循环过程。

除了上述基本特征外,物联网还具有显著的异质性、混合性和超大规模的特征。异质性表现为物联网中不同制造商、不同所有者、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对象网络共存。网络在通信协议、信息属性、应用特性等方面与混合异构网络或

网络中的网络“形式是形成的;混杂表现在网络形式和构成的异质混杂、多个信息源的并发混杂、场景、服务和应用的混杂;因此,目前,人们根据物联网这些数据的特点提出了特殊的存储和计算模式。大量的感知信息存储在收集和使用的本地,处理后的中间或最终结果存储在互联网(后端)上,并放置在云中的数据中心。预处理,判断,

感知信息的决策和其他信息处理主要在当前场景的前端完成。如有必要,需要进行大量计算才能通过“云”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节省通信带宽,否则网络很难传输如此多的传感数据;为了节省存储空间,无论数据中心有多大,都很难存储实时流的原始感知数据,不需要存储原始感知数据;为了满足实时交互处理,如果通过互联网或云计算进行处理和决策,

它不能满足许多实时应用;更重要的是,物联网是物理世界和信息空间的深度融合系统。它是一个综合信息系统,涉及世界各地的人、机器和事物。它的规模包罗万象。因此,一定的物联网分布式系统和局部空间的高度动态自治管理,有利于实现大规模的可扩展性。

上一篇:浅谈物联网智能业务应用
下一篇:无线网络报警器你们不想了解一下吗?